航空公司有权设置“旅客黑名单”,但不可“任性”航空公司有权设置“旅客黑名单”,但绝不可以“任性”设置,想把谁“拉黑”就拉谁。否则,乘客的合法权益就可能会被恶意侵犯 《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(试行)》今年2月1日实施后有了第一批上榜者。日前,中航协发布了首批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,有3名旅客被列入记录,记录期限分别为1年和2年(4月11日《京华时报》)。 今年1月,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《关于加强航空运输秩序管理的通知》要求,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制定出台了《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》。该办法明确,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是指因扰乱航空运输秩序且已危及航空安全,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,或依据相关法律、法规、民航规章应予以处罚的行为。根据该办法,堵塞、强占、冲击值机柜台、安检通道及登机口(通道)等十类不文明乘机行为将被“拉黑”。也就是说,有十类不文明乘机行为的乘客将被航空公司列入“旅客黑名单”,在信息保存期限内无法购买飞机票。 航空运输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安全(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,民航平均每亿客公里的死亡人数为0.04人,是普通交通方式事故死亡人数的几十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,和铁路运输并列为最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),但其属于高风险行业,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空难,将给乘客和机组人员带来毁灭性灾难,结果大多是机毁人亡,机上人员幸存几率很小。因此,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,所有威胁到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都应被排除,危险旅客自然也不例外。因此,实行“旅客黑名单”制度是很有必要的。 不过飞机票网上订票官网认为的是,很多“霸机、罢乘、闹事”者并非天性逞勇好斗。他们往往不是故意无理取闹,而是因为航空公司过错在先,在得不到及时回应的情况下才做出过激举动。比如,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,航空公司不及时更新航班信息,并且对旅客不闻不问,自然容易“点燃”旅客心中的怒火,进而大闹机场。 民航局印发的《加强民航法治建设若干意见》强调,健全纠纷预防机制,要依法规范航空运输安全“旅客黑名单”制度,列入“旅客黑名单”的事项缘由、条件认证和办理程序要加以明确。也就是说,航空公司有权设置“旅客黑名单”,但绝不可以“任性”设置,想把谁“拉黑”就拉谁。这是因为,乘客作为相对弱势群体,如果航空公司可以“任性”设置“旅客黑名单”,乘客的合法权益就可能会被恶意侵犯。 总之,航空安全事关旅客生命财产安全,为保障旅客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利益,航空公司可以采取包括设立“旅客黑名单”在内的合法合理措施。同时,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,依法规范航空运输安全“旅客黑名单”制度,防止航空公司滥用权力,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 相关新闻
|
|